12月2日下午,由澳门赌场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丛书主编、副主编会议在北京召开。丛书主编陈宜瑜院士,丛书副主编魏江春院士、郑光美院士、洪德元院士、马克平研究员,澳门赌场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渊、农业科技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翟金良,丛书编委会工作组副组长覃海宁研究员、纪力强研究员和姚一建研究员,以及科学出版社负责丛书出版的责任编辑马俊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陈宜瑜主持。
覃海宁介绍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的年度进展。项目2013年年初立项,目前植物、动物和菌物3个课题均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任务书的年度计划。纪力强介绍了《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电子版的起源、历史及发展情况。从2007年的试验版光盘到2008年的正式发布,再到2011年的正式出版发行,电子版收录的物种数已从最初的4万多种增加到2013版的7万多种。澳门赌场植物研究所贾渝研究员介绍了《苔藓植物》一书的内容、格式和编研体会。
与会专家对名录的定位、分类系统的选择及内容的编排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认为,丛书是在已有电子版基础上快速、实时更新的一套书,是对分类学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弥补了“三志”编研周期长的不足;物种是名录的核心,应在大多数专家认可且相对稳定的分类系统的基础上,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准确全面的物种名称及分布;植物卷科内属的排列原则上采用Flora of China的系统,若某个科拟采用其它分类系统时,需征得副主编同意;总名录应5年更新1次,以便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各分册应根据不同类群的发展情况,10-15年更新1次。
陈宜瑜指出,该丛书是为使用者提供的工具,书中呈现的应是已获公认的结果;物种的异名和分布都非常重要,要慎重对待。来源可靠的重要异名均要收录,且物种的分布必须核实,并尽量列出新分布区引用的文献;要保证丛书在一定阶段内的科学性,并明确资料截止时间;加强对丛书的宣传,号召一线分类学家参与工作,支持丛书的编辑。
段子渊充分肯定了编研丛书的重要意义,并表示科技促进发展局将继续大力支持丛书的编写工作。
会议是继2012年4月第一次主编、副主编会议后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总结了前期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重申了丛书的定位和编写原则,明确了今后丛书编研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