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崔大祥博士应邀来苏州进行学术访问交流,并做了题为Multi-function nanoprobes for ultrasensitive biomarker detection simultaneous tumor imaging and therapy 学术报告。生物医学部副主任张智军研究员主持了此次报告会。
崔教授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医学应用进展及在临床诊断技术中所面临的挑战。具体的内容有:(1)利用热解法成功制备了规模大、分散性好的磁性纳米颗粒,可用于唾液中微量生物标记物的检测;(2)在巨磁阻抗效应(GMI)理论的基础上,用制备的磁性纳米团簇构建了微通道系统,具有降低荧光淬灭,缩短探测时间的优点;(3)成功将第二代光敏剂chlorine6(Ce6)结合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实现了胃癌的磁荧光成像与靶向治疗;(4)成功将树枝状分子结合到金纳米棒表面,克服了传统制备金纳米棒时所使用的CTAB配体的毒性限制。RGD(arginine-glycine-aspartic acid)peptides 与金纳米棒表面的结合,实现了肿瘤(黑素瘤)的定位、成像以及选择性的光热治疗。报告会后,崔大祥教授与科研人员及学生就专利申请的注意事项及一些研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讨论,并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苏州大学刘庄教授、纳米所邓宗武、姜江、程国胜研究员出席报告会并参与讨论。
崔大祥,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纳米生物医学方向负责人,长期从事生命科学与纳米材料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是Nano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 杂志的主编。在多种国际性期刊发表过颇受关注的文章,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崔大祥教授研究组目前的研究方向为胃癌预警与早期诊断技术研究,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生物学效应,纳米诊断治疗技术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