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应武汉病毒研究所方勤研究员邀请,新加坡生物医学研究所田静博士及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中心赵小东博士来病毒所进行了学术交流。两位博士围绕人类遗传疾病致病机制及与后基因组计划相关的转录调控网络和表观遗传学等研究进展为病毒所师生作了精彩学术报告。
首先,田静博士向大家作了题为Mechanisms of Digit Formation: Rare Human Malformation Syndromes Tell the story 的学术报告。报告中,田静博士介绍了人类功能基因经历自然突变后导致人类稀有遗传病,并通过基因测序等技术筛选疾病相关的功能基因。接下来介绍了人类指(趾)形成的机制及与此相关的一种分子疾病——短指(趾)病,通过指(趾)畸形的信号网络分析出该病属于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CHsy1基因的移码突变造成。为进一步分析CHsy1基因的功能,将斑马鱼和小鼠作为研究模型,敲除CHsy1基因后可造成鱼骨骼损害及小鼠尾巴扭曲,并推测出该基因与人类眼睛形态有关,其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该遗传疾病的致病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随后,赵小东博士为大家作了Integrative analysis o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regulat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的学术报告。赵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现状及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蓝图。随后介绍了一种PET(Pair-End-diTag)测序方法,通过该方法测定转录组及鉴定融合转录组,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基因芯片分析,寻找全部基因组图谱中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接下来从胚胎干细胞方面进行遗传和表观遗传学调控整体分析。借助于PET芯片分析胚胎干细胞基因,对分化与未分化干细胞间染色质进行比对,揭示基因修饰对干细胞的影响,并结合表观学和转录谱的关系说明表观遗传修饰对蛋白代谢、生物合成及干细胞功能的影响。
两位博士的报告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在场师生纷纷就报告的一些相关问题分别与两位博士进行了深入探讨。田静博士和赵小东博士的来访,不仅让大家对人类稀有遗传病致病机理及与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相关的转录调控网络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而且拓宽了大家的研究视野。两位博士作为优秀毕业生再次回所给大家作学术交流,其所取得研究成果极大地鼓舞着在场每一位病毒学学子,为病毒所的在学研究生们带来了极大的研究动力和热情。
田静博士于1999年硕士毕业于武汉病毒研究所,200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生物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赵小东博士于2000年硕士毕业于武汉病毒研究所,2003年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博士学位,曾在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在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特别研究员。近年来,他们在Development、 PNAS、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
田静博士作报告
赵小东博士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