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张强副教授应邀访问澳门赌场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并作了题为“层次sp2纳米碳的可控催化制备和储能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
碳原子周围有六个电子,通过不同的杂化形式可表现出多种形态。除自然界中常见的石墨和金刚石,新型碳材料如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陆续被发现和创造出来。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超强的电子传输能力,在功能增强材料、多相催化和能源存储领域应用潜能巨大。
报告中,张强副教授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碳纳米管宏量制备方面的研究工作,展示了单根长度达半米以上的碳纳米管,这是目前所有一维纳米材料长度的最高值,为太空“天梯”的制备开启了一线曙光;通过模板的选择和催化剂的控制,其团队成功制备出碳纳米管阵列和具备多级结构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复合材料。最后,张强副教授介绍了分级碳结构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该类材料具有很好的固硫效果,可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同时,张强副教授也提出,在制备多壁碳管过程中无法控制管壁的层数,长碳管的制备研究还较少,多级结构也很难实现均一制备,这些将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大挑战。
张强副教授2000年进入清华大学进行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2009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7月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从事碳纳米管基氧还原催化剂的开发。2010年3月赴德国马普协会Fritz Haber研究所从事碳纳米管原位生长及纳米碳基能源材料的研究。2011年9月回到清华大学工作。曾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11 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2010 年)、The 2012 Excellence in Review Awards for CARBON等奖励。目前主要从事纳米碳材料批量制备及其在多相催化、能源存储等领域的研究,在纳米碳可控制备、能源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已在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 Carbon等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引用2000余次。申请中国专利16项,PCT国际专利2项,其中10项专利已授权。
张强副教授作报告
学术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