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会议 > 学术活动
生物物理所卓彦研究员做客电工所科技前沿论坛
  文章来源:电工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3-11-05 【字号: 小  中  大   

  111日下午,生物物理所卓彦研究员应邀参加电工研究所《科技前沿论坛》学术报告会。 

  卓彦研究员现任生物物理所脑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研究形状知觉与运动知觉的关系、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学方面的工作。 

  目前,超高场(3T及以上磁场强度)磁共振技术在软组织信噪比、功能信号强度和频谱分辨率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对机体组织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更加细微的观测,因此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磁共振物理学、脑系医学等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生物物理所在7T超高场核磁共振平台下开展的科研工作,卓彦研究员从射频线圈研制和序列开发两个方面介绍了核磁共振基础技术。 

  在射频线圈研制方面,由于磁共振场强的提高,将增加射频场的不均匀度,因此如何制作射频线圈是一个难题。卓彦将射频线圈形象地比喻为照相机的镜头,以突出射频线圈在核磁共振中的重要地位。他介绍了生物物理所薛蓉团队为满足7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的要求所研制的多种射频线圈,可以实现多通道的并行发射与数据的并行采集,提高了磁共振信号对比度,为认知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先进的成像手段与平台。 

  在序列开发方面,随着场强的提高,射频在人体内的功率沉积将显著增加,因而降低序列的功率沉积同样也是一道难题。为实时检测超高场下的功率沉积,卓彦带领团队对核磁温度成像序列进行了新的开发和实验,并对各种相关序列根据需要采用隔层扫描等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以降低功率沉积,结果表明7T下的动脉自旋标记、波谱成像以及代谢成像在不超过功率沉积限制的前提下能够获取清晰度更高的功能像。 

  在脑功能成像方面,超高场7T核磁对于血氧依赖水平(BOLD)成像、数学思维起源研究也起到了有益的推动作用,通过7T下的BOLD成像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脑功能变化,比如可以观察到每个手指运动所对应的脑区。 

  本次报告卓彦研究员以7T核磁共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主要线索,从科研进展、神经影像学应用及临床医学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报告内容丰富详实,对我所的核磁共振研究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报告结束后,卓彦研究员与参会人员就脑功能成像的生理基础、超高场核磁共振的安全性以及动脉自旋标记在脑血管动脉照影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 

活动现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