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科技史治学之道座谈会”暨格致下午茶(第二十期)在澳门赌场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9会议室举行。围绕着《科技史治学之道专辑》(《自然科学史研究》2013年第3期,以下简称《专辑》),本次活动邀请科学史所7位青年科研人员,就学术传统、研究方法、职业成长、学科发展等主题,畅谈自己学习前辈科技史家的心得体会与从事科技史研究的酸甜苦辣。科学史所所长张柏春、党委书记袁萍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科研处负责人彭冬玲全程出席了本次活动。科学史所副研究员、青年学术小组成员姚大志主持了此次座谈会。
张柏春首先介绍了《专辑》的出版背景。2008年,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办了面向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科技史治学方法与经验”系列讲座,同时促进对科学史所学术传统的总结。以此系列讲座为基础,在增补数篇文稿的基础上,于2013年刊行《专辑》。接下来,青年科研人员或围绕《专辑》中的具体文章,或针对贯穿《专辑》的某些主题,结合具体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成长经历,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晓武研究员认为,通过学习专辑可以认识到,大家也是常人,但是却取得了不平常的成绩,这得益于他们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在选题时能与现实需要相结合,并且采取了不拘一格、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青年向前辈学习,就要学习他们勤于学习、持之以恒、行动力强、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心胸宽广的优良品质,排除干扰和诱惑,集中精力与时间做科研,争取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郭金海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八位前辈学者治学之道中值得借鉴和学习之处,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谈了学习《专辑》的体会。他认为,第一手史料是科技史研究之根,实证研究是科技史研究之宝,论从史出是科技史研究之本,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是科技史研究之魂,前辈学者经历动荡的岁月,仍然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处于和平年代的青年学者更要倍加努力,在新的领域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韩毅研究员认为科技史前辈的治学之道充分展现了科学史所的学术传统、敬业精神和对后辈的关爱。他从重视材料(史料)与议题(问题)相结合、注重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核心研究与外围研究相结合、继承前人成果与发掘新的增长点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汇报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与心得。在他看来,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是最大的挑战,需要不断总结和探索,他为此专门介绍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学习和应用8种科技史研究方法的过程。
苏湛副研究员认为,无论是原始文献的研究、思想史研究,还是社会史研究,都要以史料考证作为基础,这是科学史所的传家宝,需要继承和发扬。方一兵副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和成长经历,从三个方面阐发自己对老一辈科技史家的治学之道的继承,以及对科技史发展不同传统的理解和感受。周文丽副研究员谈到了如何通过学习科技史家的治学之道,实现不同学术传统和学科范式的转换。郑诚助理研究员也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保持学术热情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在讨论环节,张柏春、关晓武、郭金海、韩毅、副研究员孙承晟、图书馆馆长孙显斌,以及研究生付雷等一起交流了学习心得,着重讨论了历史研究的目的、科技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对新旧史料的分析与利用。
在总结环节,张柏春强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传统有差异,开展治学方法的讨论非常有必要。老一代科技史家历经坎坷,在学术上不断求索,为后辈留下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青年科研人员应当继承优良传统,兼收不同学科的方法,不断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成为国际化的新一代学者。
袁萍从“面临挑战、认识自我、面向未来”三个方面对青年科研人员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挑战来自多个层次和方面。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需要努力融入科技史学科,积极应对不断加速的国际化进程,克服基础资源丰度下降以及研究所文化等层面带来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需要积极认识自我,踏实做学问。若干年后,通过青年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所的工作将会有一个明显的发展。
“格致下午茶”是科学史所为全体职工与研究生创造的交流平台,旨在促进沟通,增进了解,为大家打造轻松畅谈学术、自由讨论问题的空间。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可以是自由讨论,或邀请知名学者分享研究心得,或读书会,或明确主题的研讨会。
科技史治学之道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