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衰老过程中,天然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组分在表型和功能上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单一的免疫功能衰退而是一种重塑过程,其结果导致了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和容易感染传染性疾病,称之为免疫衰老。
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有着跟人类更为接近的基因背景和生物学特征,具有体型较大、寿命较长、可自然发生如糖尿病、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等老年疾病的特征,因而在衰老相关的研究中比小鼠等啮齿类动物模型具有更直接的优势。使用印度猕猴作为实验动物的多项研究表明其免疫衰老虽然与人类类似,但是仍不能很好地模拟人类免疫衰老的变化。至今仍然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免疫衰老相关机制机理研究。
在澳门赌场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郑永唐的指导下,博士生郑宏毅对中国猕猴进行了免疫衰老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发展迅速,15岁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程度就已与60岁以上老年人相当,而且较印度猕猴更为接近人类的发展特点。更为有趣的是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其雄性个体的免疫衰老速度显著快于雌性个体,造成老年雄性中国猕猴表现出非常严重的免疫风险表型,但老年雄性中国猕猴的免疫衰老与性激素没有显著相关性。这种免疫衰老现象也普遍发现于人类群体,并认为可能是造成女性寿命长于男性的重要原因,却不曾发现于印度猕猴。该研究表明中国猕猴是比较理想的用于人类免疫衰老相关研究的动物模型,也是研究性别相关因子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重要模型。
该研究工作目前已发表于老年医学专业杂志Experimental Gerontology上。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973”计划项目和澳门赌场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