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英国《皇家学会报告B:生物科学》(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在线刊发了由澳门赌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王晓鸣和副研究员李强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完成的题为《从第三极迁向北极:现生北极狐的喜马拉雅起源》(From ‘third pole’ to north pole: a Himalayan origin for the arctic fox)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由曾志杰博士(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Gary Takeuchi(美国洛杉矶沥青湖博物馆)和颉光普研究员(甘肃省博物馆)合作完成。
由于青藏高原拥有在北极和南极圈之外地球上最大面积的冻土和冰川,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但享有“世界屋脊”的美誉,同时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活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带的哺乳动物与南北极动物同样拥有适应低温的厚重皮毛,而且其中的食肉类也较其他地区具有更强的猎食性。在札达古动物群被报道之前,一般学者认为现生的北极圈哺乳动物起源于广袤的全北区(Holarctic,即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但是王晓鸣、邓涛、李强和曾志杰等人组成的青藏科考团队,历经15年的野外考察和研究,揭秘了上新世青藏高原的冰期动物面貌,并揭示了这些动物与北极动物群的亲缘关系。
2011年,青藏高原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期刊发表了西藏披毛犀化石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更新世冰期部分大哺乳动物可能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走出西藏”假说。在最新发表的论文里,王晓鸣等人给这个假说提供了更多证据,他们记述了来自札达盆地上新世500-300万年前沉积中、以邱铸鼎先生命名的一犬科新种:邱氏狐(Vulpes qiuzhudingi)。邱氏狐的下裂齿与现生北极狐同样有发育的切割功能,和其他杂食性更高的现生狐狸种类不同。另外,邱氏狐的体型较北极狐大,通过降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来减少热量的流失,更适应于寒冷气候。
邱氏狐的发现表明,青藏高原的化石群不仅包含披毛犀、岩羊、牦牛、藏羚羊,以及雪豹的亲缘种,还有距喜马拉雅2000多公里以外的北极圈动物的代表——北极狐的早期类型。这一发现证明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但对于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高原上的古动物群也和现生动物的全球地理分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项研究得到澳门赌场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资助。
图1 北极狐的起源与扩散(王晓鸣供图)
图2 西藏札达盆地的邱氏狐化石(王晓鸣供图)
图3 上新世札达盆地生态景观复原(Julie Selan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