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考察上述发现的特性,在后续实验中,研究者采用了另一种为人们所熟悉、但不具有生物社会意义的两可运动材料,即旋转的光点球,用同样的范式检验了基因和环境对知觉偏向性的影响。有意思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对光点球三维运动方向的知觉偏向性完全由环境决定,并且这一结果与被试的选取无关,分析同一批被试对生物运动三维运动方向的知觉偏向性得到了与实验一类似的结果(图3b)。
在最后一个实验中,研究者使用不同的实验范式再次验证了基因对两可生物运动三维朝向知觉的影响。与第一个实验的短暂呈现不同,该实验使用连续呈现的生物运动刺激。两可知觉的一个特性是,当观察者持续观看一个刺激,知觉会在两种可能的解释之间转换,而触发第一次反转和触发之后的反转相比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可能与视觉歧义的解决过程有关。在这个实验中,研究者记录了观察者第一次知觉到生物运动刺激的三维朝向到第一次发生知觉反转所经历的时间,并将其作为另一个考察视觉歧义解决过程的指标。行为遗传学分析显示,人们对两可生物运动刺激的首个知觉的保持时间也具有可遗传性,遗传率为26.1%(图3c)。
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诠释了人们对认知过程中个体差异的深刻认识。而被认为相对确定且同质的视知觉加工在正常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则常常被研究者忽略。是什么让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尽相同?人们为何对不同的两可刺激表现出各异却稳定的知觉偏向?当前研究发现,对具有歧义的三维运动信息的知觉偏向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个体特质,并且基因对个体知觉生物运动三维朝向信息偏向性的差异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结果促使我们对以往的主流观点,即知觉偏向性主要源自于个体的知觉经验进行反思。人们如何解决不具备进化意义的视觉歧义取决于个体所暴露的环境,而对于生物社会性刺激,比如生物运动,引导知觉的先验信息很大程度上已经通过基因编码在了我们的大脑中。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711000)、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6B00)、澳门赌场战略性先导专项(XDB0201000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0733,31070903)资助。
论文信息:Wang, Y., Wang, L., Xu, Q., Liu, D., & Jiang, Y. (2014). Domain-specific genetic influence on visual-ambiguity resolu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