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技动态 > 国际动态
同性恋始于子宫
持续存在的表观遗传变化或改变后代性取向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赵路 发布时间:2012-12-27 【字号: 小  中  大   

为响应子宫中的性激素而产生的遗传修饰或许解释了同性恋的发生。图片来源:Thinkstock

如果从严格意义的达尔文主义来说,同性恋是不应该继续存在的。它并不是传递个体基因的最佳方式,并且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甚至没有“同性恋基因”被鉴别出来。根据最近发布的一项假设,其中的原因可能并不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本身。

事实上,随着胚胎的发育,作为对母亲和孩子在子宫中形成的性激素水平波动的响应,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会被开启和关闭。这种拉锯战可使未出生的孩子受益,保持男性或女性以一种稳定的状态发育,即便面临性激素的峰值时也是如此。但是研究显示,一旦这些所谓的表观遗传变化在孩子出生后持续存在,并直至他们有了自己的后代,那么其中的一些后代便很有可能成为同性恋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进化遗传学家William Rice认为,一定存在一个理由,从而能够解释为什么同性恋不会随着世代的延续而退出历史舞台。相关研究估算大约8%的人群是同性恋者,并且已经知道同性恋行为也能够经营家庭。如果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人是同性恋者,则另一个人也是同性恋者的几率高达两成。

此外,Rice强调,“同性恋并非只是人类独有的行为”。他从自己的办公室窗户向外望去,在加州鸥中,大约有14%的伴侣都是雌—雌配对。而在澳洲黑天鹅中,大约6%的伴侣是雄—雄配对,并且有8%的公羊只会对雄性同类产生兴趣。

然而,大部分遗传筛查并没有发现与性取向有关的基因。为了找出是什么原因让同性恋一直存留至今,Rice和同事开始了全面的文献调查。

根据传统观点,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触发睾丸的发育从而让一个胚胎变成了男孩,随后在妊娠的第8周左右便开始产生雄性激素,其中就包括睾丸素。而没有Y染色体也就没有睾丸素,这样的胚胎就变成了一个女孩。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睾丸素并不能解释一切。首先,女性胎儿暴露于来自她们的肾上腺、胎盘以及母亲内分泌系统的少量激素环境中。因此在妊娠的许多关键点上,男性和女性胎儿经常都暴露在类似数量的睾丸素下。睾丸素水平在女性胎儿中高于正常水平,或在男性胎儿中低于正常水平都不会对生殖器或大脑构造产生任何影响。

更让Rice和同事感到好奇的是,研究显示,男性和女性胎儿对于环绕他们的激素具有不同的响应,即便当一种激素暂时升高时也是如此。在他们的研究中,作者提出,对性激素不同的敏感性是由表观遗传变化造成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生物学季评》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些变化并不会影响一个基因的结构,但会影响它何时以及有多少被激活——例如,通过化学方式改变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或“开键”。研究人员推测,这一途径中的关键点上的表观遗传变化通过使睾丸素对胎儿产生影响,从而延缓或提高所需的激素活性。

尽管表观遗传变化通常都是暂时的,但它们涉及到与长链DNA结合在一起的蛋白质中的变化。因此,它们有时能够传递给后代。根据假设,同性恋可能是某人的父母在自身胎儿期时对抗异性性激素的一种遗留物。例如,这种调整父母基因以对抗额外睾丸素的“外在标志”可能改变了孩子大脑内与性吸引力和取向有关区域的基因活性。Rice指出:“这些表观遗传变化在妈妈和爸爸自己的早期发育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保护。”他说,最初对父母的帮助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性恋的特征会贯穿进化。

双子城明尼苏达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Marlene Zuk认为:“研究人员作了一件出色的研究,提供了一套遗传变异的机制,特别是一种被认为不会传递下去的突变,因为它是如此紧密地与生殖相关。”但她强调,从基因表达的变化到为什么一个人会被相同性别的人所吸引,这可能是一个用科学永远也填不满所有空格的问题。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研究人员认为,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