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疾病诊疗,一个纳米颗粒就够了?发表在8月26日英国《自然·通讯》上的一篇纳米技术论文,公布了一种可用于8个不同生物医学应用的灵活纳米颗粒设计,这是首个能将如此广泛的临床相关功能“集于一身”的单一制剂。这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推进个性化的纳米医学发展以及对特定病人的诊疗手段。
纳米颗粒一般指一种人工制造的、大小不超过100纳米的微型颗粒,其可以搭起大块物质和原子、分子之间的桥梁,是很有前景的疾病诊疗工具,并逐渐进入临床领域。但到目前为止,在每次应用中,通常都要对纳米颗粒加以调整和优化,这限制了单个纳米颗粒结构的用途。
此次,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癌症中心的基特·莱姆及其同事,报告了一种基于单一化学结构单元的简单纳米颗粒设计,其被称为纳米卟啉。这种纳米颗粒非常灵活,能实现8种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尽管这些生物应用不能同时进行,但仍体现出非凡的医学价值。
在这些应用中,包括了成像技术,例如近红外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双模式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等;纳米卟啉也可以进一步被用于光热和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来加热纳米粒子;或者产生氧自由基来靶向摧毁恶性细胞;同时,纳米卟啉也可以靶向递送药物。
该论文作者指出,这是首次报告一个有机纳米颗粒系统能将如此广泛的临床相关功能集成于一个单一制剂。其有望推动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促进实现精确诊断、可靠治疗以及成为防病的新武器。
不过研究人员亦表示,在目前,该系统是否同样也适用于人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