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栋 澳门赌场院士、澳门赌场兰州分院院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目前,我国能源领域面临总量需求迅速扩大、液体燃料十分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巨大和农村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等五大难题。我国的能源利用可以总结为两个特点:一是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大,二是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严重不够。
现在,东部的发展模式已经对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西北地区的发展应以此为戒。对西部地区的发展,应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的要求,从战略高度重视并扶植西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缓解西北资源环境问题
西北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年日照时数大于3000小时,年均辐射量约为5900兆焦耳/平方米,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新疆、甘肃、青海等是我国大陆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利用开发的风能储量分别为3433万千瓦、2421万千瓦和1143万千瓦。
以甘肃省为例,其年平均风速大于3.0米/秒的地区包括安西、玉门、金塔、肃北、民乐、永昌、古浪和天祝等县,多处都具有建设大型风电厂的条件。
可再生能源开发是西北地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但其特定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使光照资源和风力资源得天独厚,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具有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潜力。积极发展光热、光电、风电等特色优势产业,不仅可充分利用广阔的荒地、沙漠和戈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解决能源短缺的实际困难,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能减少上马其他工业项目产生的生态压力。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发展经济的条件很差,风力发电可以带来脱贫致富的途径,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发展旅游业和当地土特产的加工业。通过提高太阳能固定转化效率,发展“阳光产业”,走“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可促进干旱区设施农业的发展。西北地区农村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潜力巨大,特别是对自然环境脆弱、经济条件较差、人口居住比较分散的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是解决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庭院循环经济、促进农村脱贫致富的良好现实选择。
未获足够重视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六部门在《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国西办经[2006]15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疆、甘肃、宁夏等地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新能源。“十一五”期间在甘肃要形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尽管如此,推进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还是困难重重:首先是政府重视风电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及从国外购买技术,但对培育新兴产业的激励政策和自主创新工作推动不够;二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在西北地区的科技布局侧重于自然环境研究,目前在新能源领域无研发机构,又缺乏研发人才;三是区域内缺乏相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受体。
虽然可再生能源在近期内还不能担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能源品种,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刻不容缓,必须将其定位于替代能源的战略高度加以开发利用。
多层次布局
在西北地区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支持。首先,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西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明确配套政策导向,协调解决开发利用中的重大问题。西北各有关省(区)也应制定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其次,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创新研发。对可再生能源的创新研发,是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的根本支撑。如何解决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应和储能问题,如何提高设备的能量转化功率、降低设备的单位有效功率造价,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有效的学科交叉与统一协调,是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关键。建议科技部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中设立西北可再生能源专项。
再次,实施西北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布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既是国家及西部大开发的科技战略需求,也符合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布局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研发机构,是加快西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带动西北地区相关高技术产业群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议澳门赌场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在兰州新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多学科交叉的研发机构,重点研究西北地区特色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涉及的资源、相关理论、关键技术集成和政策措施等科技问题,并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最后,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国家、地方和企业都应加大对西北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发投入,财政资金应当有稳定的西北可再生能源研发的科技经费支持。同时,为促进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当完善国家和地方对可再生能源研发与产业化的财税扶植等政策。
(本报记者 王莉萍/采访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