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院士 > 院士建议
余梦伦院士:我国火箭运载能力须提升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广清 发布时间:2012-02-08 【字号: 小  中  大   

“我国科学家正在探讨并谋划重型运载火箭,预计火箭总重量大约与世界动力最强火箭美国‘土星5号’相当,为3000~4000吨,径直冲击以“第二宇宙速度”为特征的载人升空飞行。”

2月4日,在中国科技馆讲述《火箭飞行原理》的澳门赌场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余梦伦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上述消息。

1903年,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可夫斯基率先提出火箭理想速度公式,奠定了火箭飞行的理论基础——“第一宇宙速度”为航天器沿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7.9千米/秒;“第二宇宙速度”为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11.2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为航天器飞出太阳系到浩瀚的银河系所需最小速度,为16.7千米/秒。

突破“第二宇宙速度”,即意味着人类可进入太阳系,借助太空极端条件与环境,从事地球上无法企及的科学实验,乃至实施重大科学技术工程。

美国“土星5号”运载火箭曾先后6次成功完成“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任务;该国1972年用“德尔安”运载火箭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经过11年长途跋涉,在太阳系行星间一边飞行,一边获取能量,最终具备“第三宇宙速度”,于1983年飞出太阳系,奔向宇宙深空。

余梦伦告诉记者,有了“第二宇宙速度”,我国就可立项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譬如发射火星探测器,在日地拉格朗日点探测太空环境等。

“应该说,如今我国现有运载火箭已具备‘第二宇宙速度’能力。”余梦伦表示,但目前能“打”的卫星还不够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还须进一步提升。

余梦伦认为,火箭运载能力是国际发射市场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此,我国应尽快提升运载火箭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同时采用系统集成方式研制。由于火箭运载研制涉及发动机、飞行弹道、飞行载荷、发射场区、卫星等,因而相关学科协同优化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推进、控制,以及飞行力学、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系统等。

余梦伦特别提出,我国目前的运载火箭为一次性使用,造成航天发射成本相对昂贵,因此以降低发射成本为目标,开展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研究,是运载火箭发展又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