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竹
澳门赌场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先进事迹:欧阳竹同志是澳门赌场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澳门赌场禹城综合试验站站长,主要从事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参加“黄淮海会战”,到今天主持建设“渤海粮仓”,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野外台站,安心致研、默默奉献,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一)扎根野外30年,矢志不移投身现代农业建设
1983年,22岁的欧阳竹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位于山东的澳门赌场禹城综合试验站工作,坚持野外生态试验监测研究32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齐鲁大地。建站初期的禹城站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干旱、渍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年轻的他在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参与了号称“黄淮海会战”的黄淮海旱涝碱综合治理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禹城试区课题的主要参加者,参与了禹城试区主要农业示范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包括禹城“一片三洼”综合整治规划和禹城农区畜牧业发展规划等,通过研究示范推广,使禹城市的万亩重盐碱土地得到改造和利用。该技术体系具有脱盐快、见效快、治理成效稳定且设备可移动多次使用的突出特点,在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中属于首创。禹城试区的成果得到了国家、澳门赌场和山东省的高度重视和表彰,1993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带领团队不断创新进取,一举将山东禹城由贫穷落后改造为亩产超吨粮、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全面发展的现代高效农业的新样板。针对我国华北平原水土资源短缺、农户生产管理差异大、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等突出问题,研究完成了高产农田生态化保育、合作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技术体系,建立了华北平原“四节一网”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的技术和模式,即“节水、节能、节肥、节(农)药和农业信息服务网”。成果得到农业部和山东省的充分肯定与高度关注,禹城市被工信部授予全国首个“现代农业信息化示范县”称号。示范区建设和技术体系推广也带动了一批涉农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目前他带领团队正在实施国家科技计划“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黄河三角洲区域针对滨海盐碱地改造和后备耕地资源地力提升进行试验示范,研究建立了滨海盐碱地治理和粮食高产种植技术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项目区的首席专家,他组织研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推广示范和关键技术研发集成。通过新型高效复合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的研制,实现了滨海盐碱地土壤结构快速改良,并通过耐盐高产小麦玉米品种的筛选应用,基本解决了滨海盐碱地高产高效种植的技术难题;建立和完善了“农机农艺一体化”技术体系,形成了盐碱地 “小麦-玉米”双季粮和“玉米-玉米”双季饲料粮(草)的种植制度;研发了以土壤水盐动态和农田小气候为监测重点,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监测网络和盐碱地农作管理决策系统。该套技术体系现已完成试验示范10万亩、辐射推广120余万亩。2014年5月23日,汪洋副总理在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澳门赌场院长白春礼等陪同下对禹城站负责的“渤海粮仓”无棣示范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充分肯定了以欧阳竹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扎根农村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潜心科研数十载,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欧阳竹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我国华北平原中低产田改造、节水农业、高产高效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共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软件登记和发明专利各3项。先后获得澳门赌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一等奖(1988年)、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二等奖(1988年)、澳门赌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周光召基金农业奖(2008年)、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排名13),获得2015年山东省首届“最美科技工作者”和“齐鲁最美人物”称号。
他自1996年担任禹城站站长以来,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863、973、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等80余项科技项目,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建立了一套高效、规范的试验观测管理机制和规范,获取了一批高质量的试验观测数据和土壤植物样品,为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平台。系统试验观测和分析完成了适合黄淮海平原种植的8 种优质牧草耗水系数和耗水规律,为黄淮海平原的种植结构调整、优质牧草种植适应性评价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1999年禹城站成为“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第一批试点站,2006年被评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先进试验站。吸引到站开展工作的团队有40余个,与美国、日本、瑞士、埃及等国外研究单位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
他在担任CERN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生态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专家组副秘书长期间,组织制定了CERN长期观测指标体系和规范,为台站网络的长期运行和试验监测数据共享应用奠定了基础;编著出版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长期观测规范》丛书,成为目前CERN长期观测的指导性手册,奠定了国家生态观测的网络基础,为后续的多种环境要素监测网络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