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论坛专题 >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 > 第五单元
秦大河: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
  文章来源:研究生院 发布时间:2005-12-06 【字号: 小  中  大   

主讲人:中国气象局局长、澳门赌场院士 秦大河

主持人:澳门赌场常务副院长、澳门赌场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

主持人:

各位来宾,各个朋友,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再次和大家见面。自从2003年4月份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开幕以来,我们已经先后举办了四个单元的主题报告会,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人们学者一共有20人在论坛发表了演讲,论坛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关注。今天我们如期在这里举办第五单元的主题报告会,我们邀请的第一位演讲人是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同志,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众所周知,伴随世界工业化的进程,全球气候与环境急剧恶化,气候与环境问题成为危及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引起了政府、科学界、人文社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关注。秦大河同志是澳门赌场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致力于气候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曾徒步穿行南极进行考学考察和研究。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秦大河先生发表演讲。

秦大河:

谢谢大家!各位来宾,我很荣幸被邀请参加今天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并发表“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的讲演,感谢春礼同志对我的介绍。我给同志们主要讲四个问题,第一个谈一谈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介绍一下中国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情况,我还要根据科学的方法对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面对气候变化应采取什么适应和减缓措施。

众所周知,现在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这个变化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反响,特别是在环境这方面,比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侵蚀、生物多样性、大气成分等等多方面引起了改变,这些改变相当一部分是负面影响,而不是正面影响。我们把气候环境变化分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类,今天我介绍的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变化,这个变化从正面和负面相对而言,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已经对社会形成的一些威胁,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我想举三个例子,第一,去年2月份英国观察家报披露,五角大楼向布什递交了一个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他们做了一系列的分析以后,告诉我们气候变成将摧毁我们,说未来20年气候变化的威胁将超过恐怖主义,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和政治上的紊乱,在自然界会导致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土地资源发生变化等等,因而会产生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个秘密报告也对社会很多国家进行了猜测,这个就不详细介绍了。第二个例子,去年5月28号在全球同步放映了一部美国影片叫《后天》,可能很多人都看了,剧情主要是讲根据气候学家研究,他认为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会引起气候突变,降温,地球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期,或者是寒冷期,结果出现很多极端的天气,如龙卷风、暴风雪、海啸等等,当然这个电影出来以后,问美国的科学家,他们说这只是文学家说的东西,我们并没有做这个预言。第三个例子就是《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公约》,在上个世纪签订《京都议定书》时俄罗斯并没有签字,在2004年9月30日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他们签字以后对我们压力很大,为什么?一会儿我要讲。如果我们做的某些事情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们参与《气候公约》谈判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所以从这三方面看,气候问题不仅政府关心,老百姓关心,科技界也关心,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气候变化的问题,是科学的问题,也是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外交问题,是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胶合的一个学科,非常有趣,非常值得严重。所以,我在这个引子下谈四个问题。

第一个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

我先给同志们几个基本的概念,前期和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今天我讲的不是天气,天气是短时间的现象,几分钟到几天,气候是长时间天气的一个平均统计状态,通常世界气候局有一个规定,每30年有一个平均气候的差值表示。气候更多的是以冷、暖、干、湿这样来衡量,今天我讲的是气候,并不是天气。气候变化有两类原因,一类是自然因素,比如地球轨道的变化,总之就是自然界的变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为原因,由于人类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很多温室气体,我们不好的生产方式排放的大量气溶胶,我们大量的城市化等等一些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在里面扮演了头号作用,什么是温室气体呢?从二氧化碳、一直到六氟化硫,他的生命期是50-200年,有一些东西增温效应不是很高,比如六氟化碳,但是他的生命作用却是五万年。什么行为产生排放温室气体呢?我们随便举一些,比如说燃烧化石燃料,有人说农业和畜牧业的甲烷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的稻田排放一定的甲烷,西方人说中国和印度大米比较多,水田比较多,你们要对甲烷负责,岂不知乙方人吃牛肉很多,肉的反刍过程中有也同样向大气中放大量的甲烷,我们算了一个帐,你的排放量要比我们稻田的排放量还要大。我还要给同学介绍一个简单的概念,温室效应,我们这个行星很特殊,我们地球上盖了一个被子,就是大气圈,大气圈有很多温室气体的存在,它的存在给我们地球盖了一个棉被,我们接受太阳的短波辐射,由于这个被子使我们地球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没有这个薄被子,地球平均气温是负18度,现在我们有了这个被子是正的15度,非常适合人类的生活和繁衍。我们一看看这个棉被发生变化,里面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在发生变化,在美国的气象台50年代中期开始观测,观测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线性的逐年增加。2003年9月份达到了379PPMV,过去十年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是每年以1.8个PPMV增长,我们看1990年这个线似乎平坦了一些,什么原因呢?是因为90年代苏联解体,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的工厂停产。看一看过去1000年的情况怎么样,看这个曲线,从公元1000年到公元2000年这个期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一直在280PPMV之间波动,到1750年这个直线上升,到现在达到了380PPMV,1750年是什么年份呢?是世界工业革命开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量的木材燃烧排放到大气中。我们再往更远看,看过去40万年,科学家在南极洲的俄罗斯的东方站观测到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个曲线非常典型,成为现在一个经典曲线,你可以看看距今40万年来这个曲线有这样一个特点,有四次大气巡回,每一次是10万年。在这10万年中的变化,二氧化碳是175-275,或者是180-280,是100个PPMV,相应的温度变化是八到十度,这个是过去40万年中自然环境存在的一个规律。再看右上方就是人类活动,本来到了1980这个应该向下走了,但是不对这个二氧化碳还在继续上升,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已经改变了自然规律,成为人类影响气候的一个铁证,当然有个别的专家也不承认。去年法国、欧共体专家在南极洲恢复了80万年的气候情况,结果和前面是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改变了这个结果。更深入的讲,温室气体是影响了一系列的气候问题。但是这里面没有显示长寿命气体,这部分研究的认识程度是比较高的,这是世界科技界做了很多工作,中国科学家也正在做工作,但是更重要的就是看到下面认识程度很低这部分,世界科学家正在,就是上个世纪末到现在在这方面大量做工作,我们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很不够,这方面无论从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的政府支持并不是很多,我们深表担忧,因为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正在编写中,相信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如果我们想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我们科学家应该调整研究内容,把你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认识程度很低的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再看看万年以来的全球温度变化,我们知道过去一万年,最近8000年到3500年是气候最宜期,中世纪是温暖期,以及近代暖期。再看2000年以来,我们用气候带用指标和仪器观测的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变化,从公元三四百年,这个黄的是一个平均值,温度有高有低,但是到了上个世纪开始,这个温度急剧上升,到1998年出现了上一个千年里面温度最高的一年。紧接着我们看看1860年到2004年,你可以看到这段时间全球的平度地表温度上升了0.6度左右,其中1998年是最暖的,其次是2002、2003、2004,你说去年不是很热,但是你看最后这个红线,仍然是较高的,是第四个高温年。这个温度的地理分布也不一样,可以看到在全球来看,红点越大增温速度越大,可以看到几乎全是红颜色的,全球变暖,而且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红点更大。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最近的25年,1979年到2003年这个更加严重,增温的速度在增加。我们反应气候的冷暖干湿,温度是冷暖,干湿是降水表示的,我们可以看到1900年到现在全球的平均降水量是增加的趋势。我们再看看冰冻圈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圈层。因为气候变暖,国际冰川协会统计了20条冰川,都表现他们是在退缩的。在乞力马扎罗山脉的冰山减少了7-8%以上。海冰也是在变化,北极在减少,但是南极还有所上升。在欧亚大陆,这是北纬的中高纬地区,每年三到四月份平均积雪面积,你可以看到面积逐渐是下降。也和全球变暖有关系。全球变暖会使得中国固体水分融化以后排放到海洋里面,以及海洋温度上升引起的膨胀,而引起的海平面的上升。世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统计,上个世纪100年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米,最近50年上升的速度还在加快。有人说这一二十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住在一个大国,而且我们国家有一半以上的地区是山区,你无所谓,但是有些国家,比如说我去过马尔代夫,印度洋的一个风景如画的珊瑚礁岛国,这个国家平均海拔50米,你涨十几二十米他们就没有了,这样的国家有几十个,他们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世界气候组织每年发布一个公告,今年2月份也发布了一个,中国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去年的有一个台风,这个台风风速每秒钟达到了50米左右。1971年同样的台风在浙江登陆的时候我们人口伤亡数很大,去年很少,只有100多人,而这100多人大部分不是台风的原因,而是建筑材料不合格出现的伤亡事故。

总而言之,气候变暖造成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一系列变化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影响。比如2003年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损失是600亿美元。

第二个问题向大家讲讲中国气候和环境演变,中国的变化。

中国怎么样变呢?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很多记载可以通过我们历史文字、文献,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显现过来。中国近2000年有四个明显的暖区,一个是公元一世纪到二世纪,看这个图象最左面。然后是公元570-980,然后是公元930-1320年,然后是1920年至今。近百年来中国变化的情况和全球趋势是一样,但是有我们的区域特点,全球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的升温我们存在,但是我们上个世纪1920-1960年这个暖期其他的地方是比较微弱的。我们国家1949年建国以后,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造自然,工业发展,农业发展,对气候是有影响的,我们看一看1950年以后中国年平均气温变化,无论是年平均还是冬季,都是变暖的趋势。而且可以看到从1986、1987年出现暖冬开始,我们经历了的19个暖冬,有人问上一个是不是暖冬呢?对中国不是暖冬,对全世界还是一个温暖年。我们过去一年大约一半省份气温偏低,所以我们认为是一个正常的冬季,不能算暖冬。过去50年可以看出来气温变化最显著的,就是深颜色的这部分是温度增加最强烈的,可以看到是华北、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看看降水量,降水量从1905年到2004年看到这个直线是表示我们气象站很多,这个是50年代开始的,但是这个表现近百年来周围降水是减少的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温度在增加,但是降水在减少。降水仍然是华北比较少,蓝颜色是比较多的,可以看到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比较少,其他的地区,包括西部地区的降水还是增加,就是总体是增加,局部有增有减。全球变暖还反应在全国霜冻日数的变化,从1951年到2000年霜冻日数是减少的。沙尘暴,从上世纪后半叶到现在,中国北方的沙尘暴是减少的。

再看看现代冰川,这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赖以生存的要害所在,你打开中国地图,无论是在中国西部,像祁连山还是天山,山上有冰川,山下就有绿洲,山上如果没有冰川,山下就是沙漠,像这种生态系统在我们西部地区是支撑我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生态要素。但是很遗憾,因为气候变化,我国西北的冰川面积是在减少的。我们预计到2050年还要减少。科学家在新疆天山乌鲁木齐的一号冰川进行了观测,从1540年到1870年,我们在1962年进行的观测,可以看到冰川在逐年的退缩,到了1994年两个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冰川变成了两个独立的冰川,冰川的面积有了很大的减少,估计减少了15%以上。青藏高原是多年冻土区,我们沿青藏公路以下五米的温度测的结果是逐年上升,就是90年代中期到现在,以前的温度有些问题,所以没有列出来。我可以告诉大家,其他的地区测到的结果,也是近50年以来冻土的温度在上升。我国三大积雪地区,新疆、青藏高原和北方,包括内蒙和东北,新疆积雪是增加的,青藏高原是增加的,东北和内蒙古不明显,而他们与我们国家的梅雨、洪水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对河流的径流做的估算,我们选了几个站,看这几个站的储水量,增加的是松花江上游的,还有黄河上游,这个也与冰川熔化和冻土熔化有关系,其他都是减少。我可以说减少的原因就是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以至于导致黄河断流,这个说明我们的变化,人为的干扰很大。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从全国来看,60年代到本世纪初全国的湖泊面积大面积减少,主要是人类系统的原因,我们大量的河流旁边的湖泊都被我们老百姓平湖造田了,西部有所减少,但是远远少于全国,因为西部没有那么多的人力,不至于把湖都添满。我国的湿地面积也大大减少。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在远古时期达到了一半左右,现在只有17%左右,是递减的。可以看看我们植物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左上角这个黄颜色是温带荒漠,这个是距今3000年到8000年,但是到现代右下图看,这个整个西北北部都变成了温带荒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我国沙漠化的土地也是在不断的变动中,这三个图非常有意思,左上期是距今21000年,有两条线,蓝线是200毫米的降水线,下面这个是400毫米,这个是半干旱区。到21000年这个线是偏南的,北方都是荒漠地区。8000-3500年的时候这两条线北移,我国荒漠化土地大大减少。现在这个处于21000年和气候最宜期之间这个地方,所以不能说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距今21000年的时期。我们国家草原退化也很严重,几乎已经退化了。而且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总的结论是土地沙漠化整治工作局部好转,整体还是不好。生物多样性破坏很严重,比如说大熊猫目前只有1000多只,其他的野马、野骆驼、淡水生态系统等等。举一个例子,中国的野骆驼,史前的其在,这上面这条线都是野骆驼的生存地区,到了历史记载的时候就是斜线地区,最近几十年中国只在这几个圈的地方发现了野骆驼。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在西部工作很多人没有见过野骆驼,我见过惟一一个是科考队员捉住的一个野骆驼做的一个标本。另外,我国渤海和黄海的海滨仍然是S状下降的趋势。因为全球变暖,我国海平面上升趋势非常明显,不要说过去一万五千年上升了60米,最近50年我们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2.5毫米。另外红树林、珊瑚礁这些生态系统都发生了退化。

第三个介绍一下未来变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

我们对未来变化趋势是通过预估进行的,有一个气候系统模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模式,正在发展之中,我们只能利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结果给大家一个介绍。这三个说明什么呢?纵坐标是1850到2000年,就是过去100多年,我们看看蓝颜色的模式温度是发生什么变化,红颜色是我们考虑到观测结果。A图是考虑到自然因素和模式的模拟。我们发现最右边红的和蓝的有一个距离。我们看B图只有考虑人类的活动的影响,我们发现上个实际50年代弥合的不好。如果我们把两个方面都考虑进去,发现我们观测的结果和模拟的结果弥合的非常好,这个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考虑到,可以对未来几十做一个预估。科学家做了这个工作,这个是第三次评估工作,是2003年做的,这个数据左边是代用指标,然后这个预估,有八个模式,根据不同的情景,到2100年预计全球地表温度升高1.4-5.8度。现在第四次评估报告正在对这个曲线做进一步的修改,下个礼拜在中国开会,估计在2007年会拿出一个好的结论来。中国科学家也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个是中国趋向局国家气候中心用中国的模式预估到2100年的情况,表示温度的变化比全球还要大,温度的升高在三度到七八度之间。而且预测21世纪中国地区降水还是在变化当中增加的趋势。对未来地表温度和降水变化,我们给出几个年份,2020年温度上升1.3-2.1度,到2100年是3.9-6度。年降量到2020、2050、2100年是2、5、到11-17%,增加是不一样的。这个是相对2000年的。我们必须指出这种长期的气候预估比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低得多,因为包括未来的不确定性,包括对人类排放的模式怎么样,对气候变化的模式不一样,而且自然变化的原因还很难预料,所以我们只能根据不同的情景在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做的预估,但是总的趋势是变暖,只不过分歧在于增温增多少。对中国而言,科学家语言在2100年北方降水日数会增长,南方大雨日数会增加,极端天气情况会增加,海平面继续上升。冰川融水继续增加,草原全面退化。这种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好的就是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更关心的是负面影响,因为我们是人口众多的国家,负面影响对我们国家安全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导致气象灾害的增加,从而会对我们应该带来重大损失。可以看看,这个是我们统计到的,1950年以来,到2000年我们经济损失,特别是到了90年代以后极具增加,这个是两个原因,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另一方面我们国家总体经济体量增加,百分比不大,但是绝对值提高。对农业的损失,农业面临三大问题,一个是产量可能会增大,我们预估是减产,而布局和结构发生变动,产本和产品也会增加,这些影响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我们再看一个图,中国三大作物,稻米、玉米、小麦,你可以看到增产最好的是黄颜色的灌溉冬小麦,不大受气候的变化,其他都是减产的。这种预估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科学家并没有把我们生物工程带来的农业产量的增加算进去,因为确实不好估计。对水资源的影响也很大,全球变暖使水循环的过程发生变化,速度会加快,全国的径流会增大,也有局部地区会减少,蒸发量会增加。从事导致在用水季节缺水。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也有影响,我们只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长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从事导致地质灾害的频率会增加,对三峡水库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用水发电、航运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另外我们在世界屋脊修建的清脏铁路和公路都会因为气候变化影响运营。2050年我们预计清脏最高温度升高三度,夏季最高温度升高三度,我们会大大增长投资。

最后我们讲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对策。我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既是一个环境问题,但是它和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因而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一直有反应的,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置组建了政府环境的委员会,我们称为IPCC。199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我国签署并批准,1997年在东京签订了《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也已经签字了。今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因为美国不参加,俄罗斯签字,他超过了法定的国家数,因此已经开始生效,美国正在采取其他的一些对策。我们看看科学问题如何演变成为一个国家之间的一些外交斗争。

给同志民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简单的讲就是要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排放,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就是这个目的。它要求发达国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了,发达国家到2008-20112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奖到1990年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再减5.2%。发展中国家的义务就是继续旅行已有的义务,就是发达国家减排,并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然后发展中国家每年向联合国申报我今年排放了多少温室气体,就是国家排放清单。这个东西对我们是有压力也有挑战的,特别是今年2月16号《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启动,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要加入到减排的行列中,今年是2005年,还有七年的时间,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困难。美国之所以不签字,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印度、巴西是发展中的大国,也是排放大国,他们应当减排,但是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国际上给我们施加了很多的压力,你可以看到《气候公约》谈判,都很不高兴,斗争很激烈。

我们看看我们情况怎么样,目前中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居高不下的大国,我们只有在二氧化碳是排在美国以后的老二,其他的甲烷、 审查、黑炭全部是排名第一。我们做了一个故,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25年前后我们排放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加上其他的一些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我们是绝对第一。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压力,不过我们有好处,我们人多,人口平均我们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很大,美国20多吨,我们每人才一两吨。但是,按另外一个算法,就是单位GDP的排放,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全球相比,我们是居高不下的。所以,我们是人口大国,排放大国、能源消耗大国,同时能源和产出比的比值我们仍然是小国,问题很多。所以,美国说你们既是大国,你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承认,但是你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所以一直让中国承担一些业务。如果光大国还问题不大,问题是小国,包括小岛国家,这20几个也要求我们这样,这样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界限不是很明确了,所以《气候公约》谈判是非常非常复杂的环境外交。当然我们也可以不排,我们也可以顶住,我们也有很多的压力,我们的朋友,发展中国家严重我们减排,我们会在外交场合里面失去很多分。我们也可以减排,但是我们收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你比如说能源结构要调整,要改变生活方式,现在人人都要买一辆汽车,还不行,现在要两辆,一辆夫人送孩子,一辆自己开,这个问题很大。就是生活方式,能源消耗就不能走西方的路了。我们国家能源消耗主要还是看煤,大概占七成,我们要靠清洁能源还为时过早,到2012年肯定来不及,而且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如果我们继续承担,我们还有期千万没有脱贫的老百姓和城市下岗工人,如果我们承担的话会影响我们经济发展,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速度,所以必须慎重对待。不仅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发达国家要承担的话也是损失巨大,我们看看美国,美国要是加入到《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前的,他的GDP的损失平均是1.2个百分点,他现在一年就是三四个百分点,一段时间是不增长,日本是0.64,日本就是这几年好一点,90年代长期经济低迷,甚至是负增长。所以发达国家经济也会遇到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不可能过早的承诺减排义务,我们应该坚持节约能源,优化结构,提高能效的能源政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别是在采用先进技术方面我们很有潜力。所以,当务之急,我们既然受到这么大的压力和严重影响,当务之急就是深入研究我国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进而提出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并且把它付诸到我们经济、社会和教育的行动当中去,可以举几个例子,比如减排,我们可以是节能、提高能效、开发清洁能源、使用土地,发展节水农业,改良品种,还有提出新的生产和耕作模式,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开展空中水资源,海水淡化的技术研发活动,要把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国家目标紧密联合在一起。另外,关于人民生活、海岸带等等都有一些措施。我们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综合考虑适应和减缓之间的协调作用,并且给予平衡。还要充分利用气候变化对中国部分地区和部门发展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保证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如说碳排放的交易等等措施。我们还应当采取减缓的措施,这里面就是要把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技术作为优先领域,加大研究和技术改造的步伐。我们建议在2020年国家应该通过发展高效、清洁化石能源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和可再生内能源,包括风能和太阳能,从而建立一个崭新的、清洁的工业生产体系。我举一个例子,这是看中国的风能有没有潜力,中国陆地十米高度上年平均风的功率密度的一个分布图,北方比较秘,中部比较少一些。我们统计了一下,中国陆地上十米高度风能资源的储量是32亿千瓦,如果乘上小时,这个数量也是很大的,可开发的是2.53亿。那么风能开发在技术发达的国家开展已经有一段历史了,我们国家刚刚起步。我给一个表看一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4年我们一个最新的结果,2004年全世界累计装机量是4800万千瓦,年平均增长率增长18%,中国只有76万千瓦,世界上是4800万千瓦,大概差了两个数量级。我们国家太阳能也非常丰富,中国太阳能发电潜力很大,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的能力还是很高的。如果要是我们把这个潜力用起来,大概是我们2003年的1.9万亿千瓦的7962倍,相当于8000年,我们只要开发出8000分之一,就是2003年的发电量,我们去年的发电量差3000万千瓦,如果太阳能可以使用的话,我们将大大节约我们的能源,减少排放。

最后讲一下我的几个观点,我们认为中国和全球一样,全球气候环境发生最大的变化,我们科技界应当特别关注,积极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这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的共同愿望。

第二,关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仍然是自然科学中,特别是地球环境科学中摆在第一位的难题。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应当围绕国家目标给予资助,开展研究,以利于中国外交部门的环境外交谈判提供科学武器,从而改进和提高人类对气候系统和变化的认识。因而我们要加大研发的力度,推行研究业务一体化的制度,从而使我们国家从科学研究到适应和减缓气候变成的对策一体,增加我们国家的显示度。很遗憾,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基础工作还有很大的欠缺。比如说世界上若干个国际组织,包括海洋、大气、地面,包括固体地球,我们叫做全球观测系统,中国叫做中国气候观测系统,我们对大气成分的探测,特别是新的物质的探测,引起科学家注意的新的问题的观测和气候系统模式研发更重大计划都没有提到议事日程,因此它影响了我们对气候和环境变化预测的准确性,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天气和气候模式是对泛五大圈子都用到了,我们90年代用大了第一、第二、第三个,我们大概就是这个水平,90年代晚期到现在,到本世纪前十年、二十年要增加一系列的观测,我们都没有做,虽然现在正式开始做,但是差别很大。发达国家通过各种先进技术已经在做了,比如天基、空基、地基综合观测系统正在做,同时有流动的观测系统。另外气候系统多圈层的综合监控,应该在有关部门的综合指导下,多部门,多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协调完全,方可做到花钱最少,效率最大,给国家做的贡献最突出。我们希望这些方面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领导,把工作做好。

最后我特别声明,今天这个报告是根据《中国气候和环境演变》这个专著做的,我们来自于100多个全国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学家,花了三年的时间做的,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

主持人:

秦大河院士引用了丰富的资料做了“中国气候和环境演变”的精彩报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提问:

非常感谢秦先生给我们做的精采报告,我是来自澳门赌场地理资源所的博士研究生,刚才秦先生从气候的多年变化以及气候与政治、气候与外交,以及气候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最后对气候变化的一些负面影响的改善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听了秦先生的报告感觉非常增长知识。在这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刚才您谈到的现在气候变化的一个趋势是气候变暖,我想问一下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供应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你说水资源是短缺的,气候变暖导致了水资源的增加,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但是这个汽车燃气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非常大的。就目前来说,就我了解北京市每天汽车的增加量是1000辆左右,这个增加的数额,它排放的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想问一下政府对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有什么政策,不单纯从交通问题说,就是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

秦大河: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水资源,总体趋势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加快水循环的速度,因为地球上的水分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去,无非是大气、海洋、地面径流、地下水、生物体,总量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但是时空分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对社会、对经济,特别是对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有很大的影响。第二点,汽车排放不仅仅是一个污染的问题,尽管我们采用了欧一、欧二、欧三的标准,但是它只要燃烧化石燃料,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没有办法减少的,所以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没有办法减少。政府部门更多的还是考虑到环境清洁问题,这个也非常必要,但是我不清楚我们国家怎么样,我到韩国去过,韩国早上上班的时候,你一个汽车不能一个人开的,你是要带人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措施都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空气污染,包括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是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我们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如何做到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又不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老路,这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北京市的市长也好,上海市的市长也好,很不好当,我们很多都是青年学生,我们应该给政府提一些建议,特别是像这些问题,我相信科普工作做得不够,很多人并不了解,刚才有同学问我,我向你们宣传,你们也应该向社会宣传,这个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通过几个方面的反馈,提高我们政府这方面执政的能力,从而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他们的贡献。

提问:

秦先生您好我是研究生记者团的记者,您刚才讲到全球冰川在退缩,但是南极在增加,这个现在如何解释?中国经历了十几个暖冬,但是去年中国渡过了一个正常年,这个是不是预示着中国气候正在变得正常。

秦大河:

全球有两个冰盖,面积在1400万平方公里,现在来看格陵兰冰盖正在快速消融,南极冰盖分两个部分,东南极洲在增加,而西南极洲的部分还在消融,所以全球气候变化总体上有一致性,但是局部会存在不同的,这个是正常的。第二个,关于去年是一个正常的冬天,没有出现暖冬,这是一个统计结果,单纯一年、两年、一点、两点,你很难谈气候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根据科学家预测,今天夏天的温度还是在正常年下偏暖的,所以最后拿出一个年平度温度,我还不知道是多少。尽管中国去年出现了正常的冬天,但是去年对很多地区仍然是暖冬,所以气象组织做的全球平均值仍然是第四个高温年,这个如同全球变暖,并不一定每个地方都要变暖一样的道理。所以,我不认为我国有一半省份出现正常的冬天就是气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共同来关注下一个冬天是什么样子。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掌声感谢秦大河院士精采的报告。

秦大河:

谢谢各位。

(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本文版权属澳门赌场研究生院,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澳门赌场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